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内要闻

永德县:党建引领圆满绘就脱贫攻坚同心圆

本文来源:临沧日报 |作者:罗芳薇 孙毅|时间:2020/12/24 8:52:21|点击数:

 今年5月16日,云南省政府正式批准永德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了4个贫困乡、99个贫困村、14036户55299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由17.24%下降到零,为临沧实现高质量脱贫退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绘就脱贫攻坚这个“同心圆”过程中,永德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凝心聚力、合力攻坚,实现了党建扶贫双推进双丰收。

 筑牢引领脱贫攻坚“桥头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鼓足干劲,乘势而上,将推进脱贫攻坚与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相结合,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个。全面完成616个基层党组织规范化达标创建。深入实施“领头雁”培养工程,开展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22名学员顺利毕业取得专科学历,目前共有在读村(社区)干部135名,其中本科学员47名。实施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回引人才70名,建立村(社区)优秀人才信息库,排查农村优秀人才428名。

 千名“自然村长”披挂出征。瞄准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向946个自然村选派1700多名脱贫攻坚“自然村长” ,实行“自然村长”常态长效选派机制,实现了“只要有群众的地方就有‘自然村长’”。“自然村长”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的四同驻村,带领村组干部推行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还信于民的“三问三还”新机制,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狠抓“脑子、房子、票子、孩子、身子、面子”问题销号,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村民全面参与商事、办事、评事,真正成为村里事的主人,基层治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三个组织化”夯实脱贫基石。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聚焦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提高组织化程度。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推行“一乡(镇)一联合社、一村一合作社”及“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绑定发展、合作社与贫困户绑定发展、合作社与电商平台绑定发展”的“双社三绑”利益联结机制,围绕“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做文章,加快推进现有产业提质升级,抓好市场前景好、有订单的新兴特色产业培育,推动现有产业的合作化,推动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实体规模集约经营。目前,116个行政村都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9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扶贫。2012年以来,创办党员致富项目196个,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116个。推行“一社双绑”就业扶贫机制,组建劳务合作社,通过“劳务合作+用工企业+贫困劳动力”绑定转移一批、“劳务合作社+劳务中介+贫困劳动力”绑定转移一批,依托云南永海劳派遣有限公司,与中国远洋海远、广州海运技工学校等20多家央企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定向转移劳动力,有效破解外出务工人员组织化程度不高、服务缺失的难题。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劳务输出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创建“外出务工人员临时党支部”5个,增强劳务输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群众搬迁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搬迁群众在哪里,党员就在哪里”的要求,将“支部建在楼上、服务送到楼里”,及时在异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立党组织,不断提升搬迁安置点党的工作覆盖及工作质量,目前6个易地搬迁点全覆盖建立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