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本文来源:云报客户端 |时间:2021/2/8 10:15:23|点击数:
位于临沧市永德县中部的班卡乡是传统的农业乡,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石厚土薄,农业发展困难重重,也因此长期贫困。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班卡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加强党建引领与党员先锋作用。党员带头抓建设,探索党建+产业新模式,让群众看到真金白银,结合基层治理,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如今的班卡,新村新寨拔地而起,基础设施大建设,富民产业巧布局……一幅富裕、文明、美丽的蓝图正在徐徐铺展。
打造红色堡垒 发挥先锋作用
“有事就找党支部,找国伟书记。”在班卡乡放马场村,村民纷纷称赞村党组和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家里有困难无论事大事小,一个电话,党员干部“上门服务”。这样的信任源自于前几年开展“厕所革命”的时候。村民对新事物接受程度低,杨国伟花了3天时间,从备料、挖坑到安装化粪池、水箱等从自己家开始动手改厕,并邀请村民参观。看到“轻轻一按就干净”的便捷,大家心动纷纷报名,村里一时“改厕忙”。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村里的文明水平提高了,党支部的带动性也更强了。
放马场村党支部趁热打铁,通过“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起永德县百岁居茶叶产业种植合作社,依托中远海运集团援助建起放马场茶厂,直接带动了40余户贫困户致富。面对烤烟种植推广难问题,党员王玉华带头,带动村中出现一批烤烟种植大户,去年村烤烟种植任务超额完成。同样是在党员的带动下,放马场从过去只有10户人家养猪,到今年预计可实现400万元以上的生猪养殖产值,短短几年时间里,放马场的人均收入从4000元上升到1万多。
放马场村小落水自然村曾是一个36户人家中就有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深度贫困村,交通极为不便。2019年,放马场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按照政府补助一点、群众集资一点、多方资助一点的方式,将一条4.8公里的“致富路”修进了小落水。现在的小落水,烤烟、工业大麻种起来了,收购农产品的车开进来了,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班卡乡下辖的8个农村支部、3个机关支部、486名党员中,“党员就是模范,党员就是带头”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近年来,乡党委始终坚持压实责任,把培养一支政治过硬、敢打硬仗的基层干部队伍作为“先行棋”,突出政治标准,增强基层组织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内生动能,打造了一个旗帜鲜明的“红色堡垒”。
做好产业中介 助推群众致富
按照“一只火腿、一朵花、一片叶、一个龙头企业,带富一方群众”的基本思路,班卡乡立足资源优势,以“党建+”的“红色引擎”激活发展动力,做好产业与村民之间的“中介”,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助农增收的产业扶贫体系。
得益于独特气候条件和盐茶古道文化,“班卡火腿”以其醇香松软的口感在临沧颇有名气,而制作火腿质量最上乘的老品种猪也是班卡特有的品种。在合作社模式下,当地形成了一条农户养殖、班瑞制售的新产销链。
同样因为养猪致富的还有海别自然村兴诚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罗仲成。他回乡开办起了合作社,建立起一体化饲料厂,直接从村民手上收购玉米进行饲料加工,并向村民提供低价饲料,每年能为村民省出20万元。在他带动下,海别村民纷纷开始养殖,去年养殖最多的一户人家毛收入达到了54万元。
在班卡,红花种植也是一抹亮色。“我们组31户人家,家家都种烤烟和红花,形成了一季烤烟一季红花的生产模式,一亩收成就在7000元左右,再加上养猪,一年下来收入有10多万元,在家就能苦到钱,寨子人都不出去打工了。”
传统支柱持续发力,新鲜项目也加大落地。在乡里新招商引进的沃柑果蔬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里,金色的果子挂满枝头。合作社负责人阙信恒介绍:“在乡党委的协调下,我租了1000多亩地,15年的租期里3年的收益给村民们。果子卖往北京等城市和中亚地区等高端市场,再过两年到丰产期,每亩的产值能在5万元左右。”目前,基地每年直接聘用村民50余人次,并通过免费传授技术提供果苗,收果后帮忙代销,带动附近的老百姓小果赚大钱。
班卡正以“党建+产业”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统领经济发展的优势,形成组织凝聚党员、党员推动产业、产业助推群众致富的党建引领脱贫致富新格局。
创新基层治理 构建美丽乡村
长期以来,班卡乡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引导美丽乡村建设。在基层治理中勇于创新,以“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构建起了乡党委抓乡级站所落实机制、村党支部抓村级八大员落实方案、党小组抓理事会落实评比、同心联党员抓农户落实互帮的“四抓四落”机制,培养群众养成自觉的好习惯,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明显增强。得益于党员群众齐心,班卡乡多年间社会稳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矛盾纠纷成功化解率100%,吸毒案件、治安案件查处率100%,重大事故、群体性事件零发生。
随着班卡乡彻底脱贫,班卡也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建设“美丽班卡”也被提上了日程。曾经的松坡村骂榴寨自然村,脏乱差现象突出,村民间经常为点芝麻小事吵得不可开交。为改变村容村貌,倡导乡风文明,在松坡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骂榴寨自然村理事会,小事由理事会协商处理,增强了村民主人翁意识,村民由“要我做”到“我要做”。自理事会成立后,着手谋划产业发展、筹办公益事业、倡导文明新风、改善人居环境,迄今已投工投劳完善寨内污水处理、修复骂榴寨缅寺、完成寨内绿化美化,每月开展的“五净一规范”评比,天蓝、地绿、水清、屋净、人爽的美丽骂榴寨新面貌成为新气象。
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班卡乡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班卡乡副书记刘娥介绍:全乡将以班卡村传统村落为中心,依托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物流中心建设项目,通过改善基础设施,配套实施古村落民房、智慧停车等项目,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古村落。目前的班卡乡,正围绕着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的要求,将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突出规划引领,保护和开发并重,重点打造土佛—登腮傣族村—沃柑基地—班卡古村落—冷水箐苹果园—石洞寺森林公园等旅游路线,着力推进宜居、宜人,生活富裕的生态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