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大要闻

永康镇:从“行路难”到“民心畅”

本文来源:永康镇人大主席团 |作者:王亮|时间:2025/4/7 21:47:59|点击数:

乡村道路是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更是连接党心民意的“连心桥”。在康平社区铁厂组,一条96米的组内道路从“泥水路”到“水泥路”的蜕变,不仅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更展现了人大代表“民呼我为”的责任担当。

WechatIMG74.jpg

“段代表你来看看,我们组这条路,晴天扬灰、雨天成河,娃娃上学要穿雨靴才能出门……”在康平社区代表联络室的“民呼我为”活动现场,铁厂组村民攥着镇人大代表段正荣的手,急切地说道。这条承载着铁厂组80余户村民日常出行的必经之路,因长期缺乏项目支撑,路基塌陷形成多处积水坑,雨季时周边区域雨水倒灌,形成了“家门口看海”的窘境。

经调研了解,该路段属自然村组内道路,不符合现行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无法纳入财政专项。但群众需求迫在眉睫,必须创新解题思路。“群众的事群众议,大家的事大家办”,在镇人大主席团配合指导下,康平社区探索出“群众集资+集体补助+代表监督”的共建模式。经过多轮群众会议协商,最终形成“双议双筹”方案,铁厂组通过“一事一议”发动村民按每户人口数集资,最终集资2.6万元;康平社区经“四议两公开”程序,从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中列支0.3万元专项补助。在建设过程中,由专人对资金使用明细账、用工分配登记账、材料进出流水账进行公示公开,确保支出的每一分钱都公开透明。

WechatIMG67.jpg WechatIMG66.jpg

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长96米的崭新水泥路蜿蜒入户。这条“民生路”的建成,催生出了基层治理的“康平解法”,即由镇人大主席团依托“民呼我为”工程,搭建人大代表联络室这一反映平台,按照“四受理四不受理”原则对群众诉求实行分层级管理,逐步完善“群众点单、代表接单、政府买单、人大验单”的闭环处理体系。

民生工程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民心账。当2.6万元村民集资遇上0.3万元集体补助,不仅铺平了出行的道路,更畅通了民主协商的渠道。这种“政府引导不包办、群众主角不旁观”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